現代造紙的原料有植物纖維(木材、竹、草類等),礦物纖維(石棉、玻璃絲等),其他纖維(尼龍,金屬絲等),還有用石油裂解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目前用於書寫、印刷、包裝的紙仍主要以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製成。
目前造紙工業用植物纖維原料主要可分為兩類:
木材纖維原料:直接從樹木中獲得的植物纖維。
非木材纖維原料:又分草類纖維原料、韌皮纖維材料和籽毛纖維材料。
紙張常用輔料是指為滿足紙張的不同使用性能而添加到紙張中的各種助劑。輔料由填料、膠料、色料和其他化學助劑組成。
紙張填料能改進紙張的平滑度和不透明度;膠料能使紙張具有抗水性能;色料能增加紙張的白度等;染料能給紙張上色;其他化學助劑可改變紙張的性質,以提供紙張某些特殊用途。
用植物纖維生產的紙張,因纖維本身和纖維間存在大量的毛細孔,而且構成纖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含有大量親水的羥基,所以能吸收水或其他液體。為使紙張不被水或其他液體浸潤,需在紙中加入具有抗液性膠體物質或成膜物質,即膠料,給予紙張抗液體滲透和擴散的性能。在造紙工業中施加膠料的工藝過程稱為施膠。
根據施膠效果的不同,施膠方法分為內部施膠和表麵施膠兩種。內部施膠是將膠料加入紙漿中,再抄成具有憎液性的紙和紙板。常用膠料有鬆香膠料和合成膠料。表麵施膠是在紙張表麵塗上一層薄的膠料,從而使紙張具有憎液性能。常用膠料有澱粉、動物膠、及合成膠料等。表麵施膠主要用於膠版紙、書寫紙和有憎液性要求的包裝紙和紙板。
表麵施膠對印刷紙性能的影響
①增加紙張的抗水能力及表麵強度,可減少膠印中紙張的掉毛現象;
②改進印刷適性,若表麵膠料太少,印刷中紙張將吸收油墨中過多的連結料,造成印跡無光澤。相反,若表麵膠料太多,將減慢油墨的幹燥速率,導致蹭髒和光亮汙點;
③增加紙張的可擦性,表麵施膠可減少油墨的滲透,因而易於把油墨擦掉,增加了紙麵的抗磨擦能力;
④增加紙張的強度,如耐破度、耐折度和抗張強度;
⑤減少紙張的兩麵差和變形。
紙張填料是為了使紙張獲得特定性能,如白度、不透明度、平滑度等,同時,填料的加入使紙張內部空隙變小變細,從而增加紙張的油墨吸收性,並且使得吸墨性變勻。通常加入漿料中的不溶於水或微溶於水的礦物質,在印刷紙中含量約為10%-25%,不同的紙張添加量不同,並且可能相差很大
印刷用紙的填料應具有高白度、高折射率、顆粒細小、水溶能力低、較低的密度及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另外,好資源豐富,價格低廉。
常用的印刷用紙的無機填料有滑石粉、白土、鈦白粉和碳酸鈣。其中鈦白粉是昂貴優質的填料;有機合成填料為一些高分子物質。
印刷用紙加入填料可改進紙張的印刷適性,如增加紙張的白度、平滑度、不透明度、挺度。改善紙張對油墨的親合力、柔軟度和穩定性,從而有助於印刷品質量的提高。當然紙張中加入填料量太高也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紙張強度的降低和施膠效果的下降,在印刷中易發生掉粉、掉毛現象,填料粒子傳遞到印版和橡皮布上會產生糊版等現象;由於填料有摩擦作用,還會磨損印版,但是用沉澱碳酸鈣(PCC)加填則可以使磨損印版降低到低程度(金東目前采用)。
紙張的不透明度是指紙張不透光的性質,紙張的不透明度取決於紙張的光散射能力、紙張內部光散射界麵的多少(即內部獨立粒子的數量)和散射界麵折射率差異的大小。光散射界麵越多,散射界麵間折射率差異越大,則紙張的光散射能力越大,不透明度越高。
沒有加填料的紙張是由纖維和空氣組成。空氣存在於纖維間的孔隙中,由於纖維與空氣的折射率不同,因此當光束照射到紙張表麵時,即有部分光在纖維與空氣界麵上發生散射,賦予紙張一定(較低)的不透明度,反映到印刷中,主要表現為極易透印。在紙張中加入折射率大於纖維素的填料後,增加了紙張內部光散射界麵的數量,即存在纖維與空氣間、填料與纖維間以及填料與空氣間三類不同的界麵,在這三種界麵中,填料與空氣間折射率的差值較大。因此光線在填料與空氣界麵上得到大散射,導致不透明度增加。
纖維相互交織而形成的網絡總是存在大量的孔隙和表麵凹凸不平處,加入細小顆粒填料後能改進紙張的柔軟性和可塑性,能進行更好壓光處理,從而可改進壓光後紙張的平滑度。
纖維間的結合是紙張強度的基礎,填料的加入減少了纖維間的結合,所以加入大量填料會使紙張強度顯著下降。其中抗張強度、耐折度和耐破度下降較大,撕裂度下降較小,使用填料的用量有一定限製。
紙張纖維的密度為1g/cm3左右,而填料的密度大多在2.5-3.0g/cm3。因此填料的加入將會降低紙張的鬆厚度。但當加入的填料量較少時,鬆厚度隨填料量增加而增加,短纖維的紙張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