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解 (酸化) 池
(1) 運行機理 水解 (酸化) 工藝屬於升流式汙泥床反應器技術範疇,汙水由反應器底部進入,通過汙泥床,從而將進水中的顆粒物質與膠體物質迅速截留和吸附。截留下來的物質在大量水解-產酸菌作用下,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物質,將大分子、難於生物降解的物質轉化為易於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質(如有機酸類)。
(2) 水解 (酸化) 池的啟動 水解 (酸化) 池的啟動是其達到設計要求後正常運行的前期工作,是反應器中缺氧或兼氧微生物的培養和馴化過程,會直接影響水解 (酸化) 係統能否順利投入使用及其運行效果。
啟動—般采用同類汙泥接種,一般溫度適宜時啟動時間約2~6周不等。
a.接種 接種是向水解酸化池中接入厭氧、缺氧以及好氧代謝的微生物菌種。若不接
種,靠反應器本身積累的微生物量來啟動將需要比接種長3~5倍的時間。
① 接種物來源 接種物主要來源於各種汙泥,如現有汙91视频APP下载污污廠厭氧、缺氧或好氧反應器的汙泥,下水道、化糞池、河道或汙水池塘等處積沉的汙泥以及農村沼氣池內的底泥。
②接種物的基本要求 水解 (酸化) 反應降解是各種類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對接種物有以下要求。
(a) 必須含有適應於一定廢水水質特征的微生物種群;
(b) 所接入的微生物 (或汙泥) 必須具有足夠的代謝活性;
(c) 汙泥所含的微生物數量應較多,且各種微生物比例應協調。
例如,接種汙泥中厭氧水解菌 (纖維分解菌) 的含量較高時,對於有機物的水解 (酸 化) 效果就較好,能夠縮短啟動時間,提高有機物的水解降解率。
接種微生物可通過純種培養獲得,但對於工業廢91视频APP下载污污至今尚屬困難之事,實用中一般
采用以上自然或人工富集的汙泥作為接種物來源。
③ 接種方法 采集接種汙泥時,應注意選用生物活性高的、相對密度大的汙泥,同時應除去其中夾帶的大顆粒固體和漂浮雜物。
接種量依據處理對象水質特征、接種汙泥水質特征、接種汙泥性能,水解 (酸化) 池容積、啟動運行條件等來決定。一般來說加大接種量有利於縮短啟動時間。若按容積比計算,投加的接種汙泥量一般為10%~30%。若按接種後的混合液VSS計,接種汙泥量按5~10kgVSS/m3。
接種部位應在反應裝置底部,盡量避免接種汙泥在接種和啟動運行時流失。對於某些填
料的厭氧反應裝置,啟動時甚至可以將填料取出,在另外的汙泥池中預先掛膜,然後裝入反
應裝置中。
b.啟動的基本方式 當反應器中接種汙泥投足後,控製汙水、廢水分批進料,啟動運
行初期水解缺氧反應裝置間歇運行的方法。每批廢水進入後,反應裝置在靜止狀態下進行缺
氧代謝 (或通過回流裝置適時進行循環攪拌) ,讓接種汙泥或增殖的汙泥暫時聚集,或附著於填料表麵,而不是隨水分流失。經若幹天 (所需時間隨水質和接種汙泥濃度而變) 缺氧反應後,大部分有機物被分解後,再進第二批廢水。在分批進水間歇運行時,可逐步提高進水的濃度或工業廢水的比例,可逐步縮短反應的時間,直至後完全適應汙水、廢水水質並連續運行。
c.影響啟動的因素 影響啟動的因素,除接種汙泥以外,還有汙水、廢水的水質特征、
有機質負荷和有毒汙染物質、環境條件、填料種類、回流等。
① 廢水性質 包括廢水中有機汙染物構成與濃度、pH值、營養物質等。
廢水中有機物質 (易降解性的) 濃度對於缺氧水解反應器的啟動是有影響的,合適的濃度能使微生物汙泥迅速絮凝形成,形成足夠濃度和活性的微生物汙泥,縮短啟動的時間。
盡管缺氧水解微生物對C、N、P營養的要求不如好氧微生物嚴格,但對於某些成分過
於單純的工業廢水,在啟動時仍應通過添加相宜的汙水或營養物質,協調進水中C、N、P
等的營養平衡。
對於酸性或強堿性的工業廢水,在啟動中首批投料時,甚至在啟動的前階段,必須調節
廢水的pH值至中性或偏堿性,才能免去再調pH值的過程。物料的緩衝性能有助於保持消
化液的適宜酸堿度,從而為在較高的有機物質負荷下啟動提供有利條件,以利縮短啟動的
時間。
② 有機質負荷 有機質負荷常常成為影響啟動的關鍵因素。啟動過程中,有機質負荷過高,導致揮發性有機酸過量積累,消化液pH值下降過度就會使啟動停滯或破壞。反之,有機質負荷太低,則會降低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從而使啟動的時間延長。
控製有機質負荷的要領為“有節”、“有進”。有節,指有節製地遞增有機質負荷,以免
在超負荷衝擊下,使啟動遭受挫折,結果是欲速則不達。有進,則指把握時機,及時遞增有
機質負荷,以期盡快地完成啟動過程。
控製好有機質負荷,可以縮短啟動的時間過程,提高啟動的成功率以及係統的運行效
率。可以避免因需要重複啟動所造成的運行費用損失,時間上的延誤,排除那種雖運行平
穩,但效率不很高的狀況,提高整個缺氧反應過程的穩定性。
③ 水溫 廢水溫度是影響啟動的重要因素,因為溫度直接影響微生物代謝和增殖速率,影響微生物的負荷能力,故溫度降低會使啟動時間延長。另外水溫也會影響汙泥黏附成團的速率。
④ 出水回流 缺氧反應器的出水以一定的回流比返回反應器,可以回收部分流失的汙泥及出水中的緩衝性物質,可以平衡反應器中水的pH值,有利於加速富集,縮短啟動所需時間。在啟動時出水是否回流,與反應器類型很有關係。一般,附著型的反應裝置,因填料具有一定攔截作用,不必再加回流。懸浮型反應裝置啟動時,汙泥絮凝不好易於流失,可適當用出水回流。
⑤ 其他 對於填料型水解缺氧反應器,填料附著性能會影響掛膜的快慢,因而影響啟動時間。填料的填充量、是否分層或錯層等也對啟動過程有一定的影響。
對於懸浮型水解缺氧反應器,可以適當投加無煙煤或微小沙礫或絮凝劑,促進汙泥的顆粒化。
水力負荷對啟動過程有一定影響,水力負荷過高,可能會造成汙泥大量流失;水力負荷過低,又不利於對汙泥的篩選。一般在啟動初期可選低的水力負荷,經過數周後可以遞增水力負荷,並維持平穩。
d.啟動障礙的排除
在啟動過程中,常遇到的障礙是超負荷所引起的消化液VFA濃度上升、pH值降低,使厭氧反應效率下降或停滯,即酸敗。解決的辦法是:首先暫停進料以降低負荷,待pH值恢複正常水平後,再以較低的負荷開始進料。若pH值降低幅度太大,可能需外加中和劑。負荷失控嚴重,臨時調整措施無效時,就需重新投泥,重新進水啟動。
(3) 厭氧生物處理裝置的運行管理
a.運行控製指標
① 有機物降解指標 COD、BOD等的去除率。
② 出水水質指標 出水VFA、pH值、SS等。
③ 運行負荷 測試並控製正常的汙泥負荷、容積負荷、水力負荷。
④ 溫度 控製反應較穩定的水溫。
⑤ 生物相 可不定期檢驗汙泥的生物相。
b.維護與管理
① 保證配水及計量裝置的正常。
② 冬季做好對加熱管道與換熱器的清通與保溫,防止進出水管、水封裝置的凍結。
③ 每隔一定時間清除浮渣與沉砂。
c.運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汙泥區泥床高度基本恒定和汙泥區有較高的汙泥濃度(20g/L)。
②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排泥係統暢通,若發生排泥不暢與淤堵現象,應安排人員及時疏通。
③ 汙泥排放采用定時排泥,日排泥次數控製到1~2次。
④ 根據汙泥液麵檢測儀和汙泥麵高度確定排泥時間,矩形水解 (酸化) 池采用排泥沿池縱向多點排泥。
⑤ 由於反應器底部可能會積累顆粒和細小砂粒,應間隔一段時間從下麵排泥,以避免或減少在反應器內積累的沙礫。
d.嚴格控製水解 (酸化) 池出水懸浮物SS含量
① 采用水解(酸化)—曝氣生物濾池組合工藝,為避免曝氣生物濾池反衝洗次數過於頻
繁,防止生物膜流失和運營成本增加,應控製水解酸化池懸浮物SS含量小於100mg/L,並保持相對穩定。
② 及時清除水解 (酸化) 池液麵浮泥,以防止浮泥帶入下級曝氣生物濾池。
③ 嚴格保證水解 (酸化) 池進水 (泥) 、配水 (泥)均勻,定期梭查浮渣擋板運行狀況,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④ 如遇到下雨、暴雨天氣,嚴格控製進水水量,並加強維護次數。